首页 > 武侠修真 > 青氓 > 第13章 不如无生

第13章 不如无生(1/2)

目录
好书推荐: 娱乐:经营民宿,开局接待杨宓 获得传承后校花学姐倒追我 浪痞 完蛋!三个女室友轮番壁咚我 红颜如梦,情深似海 问鼎记! 大秦:大雪龙骑战天下 天龙:恶有善报 五行元力 我徒弟太强了

叶闻道一人一马,甩开重重草浪,笔直闯入深谷。要知他性情谨慎,深知“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”的道理,而此番明知凶手就在前方,仍然孤身犯险,究其原委,除他对段长安一行所说的“道义”外,另一个重要原因却在“性理”二字。

原来叶闻道出身寒苦,四岁时双亲病殁,祖父年老难济,只得将他寄养在天山首峰。晁聊见此子天资聪颖,机性淳厚,倒也十分欢喜,白日训导练剑,晚上读书会友,无不将他带在身旁。

经年累月,叶闻道不光练就一身森罗万象的武艺,更学得了一套进学致知的修养方法,九岁便能与长者讨论《肇论》,禅可问生灭,经必批郑王,寻禅问道,所知甚广。

那年晁聊从大食商人手中购得大秦国古代贤哲芝诺的原本着作,又花重金雇人译成汉、突厥、回纥三种文本,终日对着译本反复研读,却惑于其中的“飞矢不动”之论。他思来想去,不得其解,索性便以此为论题,命天山上下开坛辩述。

当时叶闻道十二岁,刚刚独立论证完庄周的“辩者二十一事”,对此类问题已有所思,他一上坛,就以“镞矢之疾,而有不行不止之时”破题,从“物一体也,说在俱一、惟是”的分合之论、“凡有起于虚,动起于静”的动静之辩,直说到“至大无外,至小无内”的穷极之数,将满座辩驳得哑口无言。

其思辨能力拔萃如此。

有道是“行远必自迩,登高必自卑”,叶闻道在天山上苦修十余载,虽识闻广博,却越发觉得所知所论种种,无非自然之法而已,与自身想要追求的人生至理相去甚远。他观乎宇宙之大,想世间万物无根无极,规律如何可以穷尽?纵然有幸参透物理,亦逃脱不了生死之局。可见人之于世,所求者不在乎外,而发乎我心。如何认识真我,如何收拾本心,方是人短暂生命中所要追求的真谛。

他苦思冥想数载,不得参悟,而尊师晁聊信奉玄学,常邀西方诸国的朋友谈论鬼神、长生等诞妄之事,难解自身之问,闻说东方有周孔之道,可让人知晓天命,便在十七岁那年下了天山,东行求学。

此时中原正值北宋淳化年间,十国乱局初定,两北尚自不安,川西却又事发,世间人心浮动,正道缺坏。何况自隋、唐以降,佛、道两家兴盛流行,儒学道统俨然沦丧。叶闻道一路访学,皆不过淫文繁声,不禁心灰意冷,想“万物所异者生也,所同者死也”,哪有什么“地狱轮回”、“长生不老”的道理?在河洛间游历三年,草草尽不如意,于是入齐鲁大地向华夏宫人请教。

这华夏宫的前身便是稷下学宫,乃战国时田齐桓公为招揽天下贤人所建,已存一千三百余年,不但保留下先秦诸子思想之原本,还收藏了华夏一脉自黄帝以来的诸多古籍典册,纵历秦火晋灰之劫,也鲜有缺失。宫中设博士学者八百余,门人弟子更是多达上万之众,不但是江湖中人人敬仰的武学大宗,更是士族学子心目中的文化源流。

叶闻道到得山东之际,华夏宫早因钟离青出走而一分为四,宫业虽今非昔比,其中仍不乏儒学大家。叶闻道拜问过宫中各个门学,一一诉说心中困惑,并希望来此寻求最正确的生存之道。

各儒门宗主见叶闻道心地虚明,谈吐不凡,也是极力传授,可说来道去,无非是注经正义之言,如西河学派说“极明外王,可谓至焉”,叶闻道却想本心之外,别无他物,要这“外王”何用?洙泗之学则极称孝爱,认为“施诸后世,而无朝夕”,方是人生之至善,叶闻道反驳说“诸如忠、义、孝、悌等,无非偏私之爱,不如无亲常与之大爱”,直被那博士斥为败坏伦理之邪说。思孟之儒求内圣、明性理,存心于天道,观诣甚高,叶闻道大为拜服,可一问及“何为圣人之心”、“道心在何处”时,那老儒就开始隐约其辞,顾左右而言它,大有当年孔子存天命而不论的意思,为此叶闻道还专门向鸿都门学请教天人相通之法,结果自然可想而知。

凡此等等,所在多有,叶闻道在山东滞留了两年,遍求不得心中所想,只能怏怏辞去。临行前听宫中大儒说澶州人晁明远,开宝年中也曾来此求教天人至一之道,所询问的问题几乎与叶闻道无二。叶闻道听了,如伯牙得遇子期,请教过晁明远的住处,不顾北风似刀,催马便往求见。

此时晁明远正在朝担任直史,家住都城蔡河以北的昭德坊。叶闻道到了汴京,在龙津桥头看过两场风雪,终于得与晁明远晤面。

原来晁明远正全心着写《理枢》一书,已闭门谢客两月,这日黄昏偶然翻看了近来的门状,见其中有个晚学生天天都来投帖,帖子上只说是“愿闻天人之理”,也没署个身份姓字。晁明远想这娃娃口气不小,随口问了下人几句。下人说这后生每日递完名状后,便在门前静候至天黑,现在还未离去。晁明远听了,深为感动,又念起自己年少求学的困苦经历,便准了叶闻道进来。

叶闻道在厅堂拜过晁明远,将胸中苦闷尽数抒发,俯首求教“穷理尽性”之法。这晁明远年届半百,可海口童颜,目光如剑,浑无将老之态。他原对叶闻道不以为意,初时只用早年参悟的“以正身为深切”、“明心为本”作答。叶闻道又问“何谓形死而性不灭”、“所谓明心,是谁人之心?”

几番问答下来,晁明远见叶闻道妙悟神契,所思所问都不离至理方寸,又是惊诧,又是中意,便搜刮平生所学,悉心教诲,说“心不生则身不灭”、“心由性生”,而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”,可见心在一境,无理不尽,“何假外求?”

两人阐扬尽致,聊到兴处,晁明远竟连晚膳都不顾得吃。到了晚间,天上朔风呼啸,又卷下一席大雪来。晁明远嫌堂上冷清,便将叶闻道带入书房,命下人将盆火、糕点添备了,自己又冲泡了一壶霍山黄芽,与叶闻道促膝而谈。夫人的奴婢几番请他回房歇息,晁明远均不为所动。

两人从“聊举三家之所宗”谈到“圣人之心,不见其为外”,又从“不尽复性之理”说到“至诚则神会而自知”,欣欣然讲到次日天明,窗外白雪兀自纷纷。叶闻道聆受真言,洞彻蕴奥,喜不自胜,心中便如被这场白雪洗过一般,真有新新无穷之感。晁明远亦觉欣慰,只低头拨了拨火盆中的炭火,油生出薪尽火传的感慨。

经此之后,叶闻道已知世间学问只在“性理”二字,而这“性”和“理”之间的关系,就是万物存在于天地间的准则,也正是余生仍要探求的至理。凡学问有不解处,他便赴汴京昭德坊请教。

晁明远早将他视作门生,非但将心中理学全数传授,还带着他四处求访贤哲,先后拜见了大名府补亡先生、洛阳种明逸、终南山海蟾子、天台宗源清高僧等人。

叶闻道由此遍得几教真义,遂揉和中原文化之正脉,同时也吸收异国学说之所成,数年间相通相补,竟成就了一套独有的认知体系,这时他早年的思想困惑逐渐消散,再回头去看世间事物的生灭兴衰,便也知其所然了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书页 目录
新书推荐: 归燕寻侠 极品魔妃逆天下 暴君你金手指掉了 问仙录之毒手神医 烽烟漫 梦道寻仙 这个剑仙有点不对劲 圣武临风 修仙直播天团 苟在修仙世界肝熟练度
返回顶部
document.write ('');